摄影记者:萧颢
楚天都市报2016年11月17日讯(记者 林永俊 通讯员 王思敏 谢铭辉 袁j绯)
“汉口房屋高度不能超水塔”
楚天都市报记者昨日来到中山大道上的汉口水塔,抬头望去,在周边林立的高楼中,这栋八角形的红砖建筑非常醒目。
“小时候,汉口水塔是武汉人仰视的对象。”住在水塔对面永康里10号的居民龚本骏说,那时周边的房屋均是两到三层,水塔是当时武汉制高点。
62岁的龚本骏介绍,小时候他喝的水都是水塔提供。当时有一首民谣流传至今:柴米油盐酱醋茶,喝茶不忘大水塔。丢掉扁担和水桶,龙头一开水哗哗。自此,汉口人也结束了直接饮用江水的历史。“老汉口曾有一个规定,‘汉口房屋的高度不能超过水塔’。”今年65岁、有着“民间水塔资料收集第一人”之称的张仁港说,41.32米的武汉第一高度,让水塔“一览众山小”,塔顶的消防?望台,由专人日夜轮流巡视,哪里发生火灾,在水塔上一目了然。
当时为何要建水塔?张仁港介绍,1909年,宗关水厂投入运行,但离汉口中心城区远,自来水输送时水管压力不够,难以储存。作为中转站的汉口水塔应运而生,高六层的水塔一到五层为房间,顶楼则安装了1500吨的大水箱,靠大铁铸管上水或下水。供水范围在现江汉路以南、中山大道以东、?口以北约4.3平方公里地带。
虽退隐仍是市民心中的地标
张仁港说,随着社会逐渐进步,建筑渐渐“长高”,水塔的供水、消防功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退出历史舞台。后来,水塔一度变身商场,引来众人购物游玩。
水塔虽然不再供水,但在武汉人的心中仍很重要,依然是重要的城市地标。作家方方曾在她的《汉口的沧桑往事》里用“江北的桅杆”形容汉口水塔。她曾说,“我们要向人讲述一个地方,多数的时候都会取水塔为原点,然后沿着它的四周展开方向和里程。”作家池莉的小说《她的城》里,故事的发生地被放在了水塔街。水塔街的得名,便是因汉口水塔而来。
出生于汉口里弄,现为武汉知名建筑设计专家的李波回忆,1999年,汉口水塔修缮一新,但那时用水泥砂浆粉刷,平均厚度3.5厘米以上,原墙体被覆盖,反而对其造成了破坏。
整旧如旧拟改建为博物馆
2009年,汉口水塔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随着去年底中山大道改造,百年水塔迎来蝶变之机。
记者现场看到,水塔周边的违建已被拆除,改造后的水塔露出百年老墙,历史建筑韵味重现。
施工方武汉城投房产集团天时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裘维亚说,为保护老墙体,他们放弃机械破除,采用手工作业。百余名工人用锤子、凿子敲打,一点点将8个立面的水泥砂浆敲掉。放弃用水冲洗,利用空气压缩机吹走杂质,保持外墙干燥。
对破损严重的清水墙体,他们用四处购买的原材质砖修补;破损少的,用专门调配的砖粉补上,厚度不超过5毫米。如今,修复后汉口水塔已穿上特殊的防水“外衣”,防雨水浸入腐蚀。
此外,此前水塔一楼的花岗岩墙体,曾被各种招牌、装饰架等“打桩钉钉”,墙体“千疮百孔”。为此,他们找来同材质、颜色相似的花岗岩,切割成细长条状,再根据每一个“伤口”直径大小,手工打磨成圆形石楔修补。用于屋面排水的铸铁管,也四处找来原材质替换,铸铁管卡从上海定制,最大程度恢复原状。
今年底,改造后的中山大道开街,汉口水塔及众多老建筑,将以浓郁的老汉口建筑风情,喜迎八方宾客。同时,汉口水塔拟改建为博物馆,发挥其文物价值。
【媒体链接】
http://ctdsb.cnhubei.com/HTML/ctdsb/20161117/ctdsb3006574.html
http://ctdsb.cnhubei.com/HTML/ctdsb/20161117/index.html
版权所有: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鄂ICP备52212461号 鄂公网安备42010502000138
地址:中国武汉市洪山区团结大道1020号 电话:86-27-84719552